Monthly Archives: 八月 2016

芳蘭生門 節錄2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3974

金石堂:http://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79854120&lid=book-new-every-catalog&actid=NewBooks

香港書城: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223943

寫書,是另一段求知過程的開始,在本書中,有一些一般歷史書籍不會敘述的情節,我特別花了點時間學習新知,為的是提升整個故事的精緻度。然而這麼做的風險,便是這些梗會不會妨礙主要情節的推動?

喪禮,應該是沒人寫過的,那我來寫寫看。

兩漢生死觀,大略而言,就是人死後入地府,開始另一段「喪屍的人生」。因而,喪禮的一開始,活著的親屬必須要大聲告知地府,「我要送這死鬼下去了哈,勞煩你們接著!」。然後,便是驅鬼儀式,這是為生者所做的事。最後,便要下葬。正史對這類儀式的記載一律簡略,所以必須求得考古資料。中國古代的「送死」可能是世上最冗長的儀式,每一個細節都飽含文化,而其中許多部分甚至流傳至今,可說是歷史的活化石。

整個章節是要帶出潘濬這個角色,而在過程中最令我覺得驚豔的,是陸機的輓歌,三首中我選了一首既奇特又雅緻的詩歌。以下節錄這一小段:

……..

 

,由於費時已久,觀禮者皆有些許疲態。然而當會場響起送葬樂音,眾人又稍微振奮精神,因為喪禮已接近尾聲。只見六名面目清秀,英俊挺拔的少年挽郎,肩負著靈柩的繩索,一邊抬棺前進,一邊唱起輓歌♕。

悲風徽行軌,傾雲結流靄,振策指靈丘,駕言從此逝,重阜何崔嵬,玄廬竄其間。磅礡立四極,穹隆效蒼天。測聽陰溝湧,臥觀天井懸。壙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人往有返歲,我行無歸年。昔居四民宅,今托萬鬼鄰。昔為七尺軀,今成灰與塵。金玉昔所佩,鴻毛今不振。豐肌饗螻蟻,妍骸永夷泯。壽堂延魑魅,虛無自相賓。螻蟻爾何怨?魑魅我何親?拊心痛荼毒,永嘆莫為陳。 ♕

六名挽郎聲音清亮,抑揚頓挫與行進步伐皆整齊劃一,顯然此前歷經無數次的排練,使得輓歌哀戚動人,全場肅然。家屬的悲泣隨著輓歌飄蕩,感染了所有觀禮者,並時而傳來令人鼻酸的嗚咽。

潘濬雖與魯肅素不相識,也不是第一次參加喪禮,但此場面卻是他見過最隆重莊嚴的告別儀式。正在專心注視挽郎抬棺時,突然聽見身邊的徐詳也唱了起來。

昔為七尺軀,今成灰與塵。金玉昔所佩,鴻毛今不振 ……

平常潘濬總是只見到徐詳的陰沈內斂,直到今天才見到了他感性的另一面。心中不免嘀咕,不知一個心中滿是秘密的人,對人生的感觸為何…………..(七. 輓歌—潘濬)。

這首詩歌的奇特之處,就是以死者的角度,唱輓歌給自己聽,「豐肌饗螻蟻,妍骸永夷泯」哀嘆自己昔日豐潤的七尺身軀,如今盡成了是螻蟻的食物。媽蛋!真悶!

陸機大家都知道是陸遜之孫,是個才華照人的知識份子,他的詩上承建安,正始,下啟南朝,華藻修辭的高手,這個時期的詩文,被稱為太康詩風。在本書後半部的說明裡,特別簡述了陸機,與他的文學詩作。

希望藉此也開拓讀者一片新的視野。

雁默
2016.8.14

發表留言

Filed under 芳蘭生門, 亡命西蜀

賣魚不賣身的下場,就是賣身不賣魚

photo

(圖片來源 聯合新聞網)

對於深綠的選民,或所謂天然獨的小屁孩,我是不會跟你們客氣的,因為,即便你們突然好似反綠了起來,我仍然認為下次大選你們依然投綠。

蔡英文政府對美日採取跪姿,為了反中,把自己的太平島當垃圾,U形線當貢品,幾位東港漁民自掏腰包前往宣示主權,確實令人感動,不過,屏東乃深綠票倉,我們更須特別注意那大部分不願得罪當道的東港人,他們可沒敢吭聲。

2016大選,屏東縣投綠63.49% ,東港69.77%高出平均值。

自動自發的愛國行為遭蔡政府恐嚇要罰款。當你們看藍營人士出來挺你們的時候,作何感想?當馬英九親赴太平島,投書國際媒體抗議時,你們又作何感想?

我猜,你們心中仍是賣魚不賣身吧,下次依然投綠。

若是如此,活該你們被綠營糟蹋。

且讓我們看看下次大選,你們的表態。

蔡英文政府跪舔美日,可對自己鐵桿支持者,面目猙獰,誰叫你們不乖,老大說什麼你們敢有其他意見,想造反嗎?不恐嚇你們怎麼行?

我ㄧ直期待的學甲千歲團上北京,看來要落空,因為蔡英文政府的鞭子現在對準學甲老漁民了。

一紙公文阻虱目魚契作 漁民哭

南市府:政府未限縮兩岸虱目魚契作

台南虱目魚協會赴陸遭阻 9月改赴農委會抗議

繼續閱讀

2 則迴響

Filed under 學甲崩壞

芳蘭生門 節錄ㄧ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3974

金石堂:http://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79854120&lid=book-new-every-catalog&actid=NewBooks

香港書城: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223943

 

聽一個黑道大哥說的,每個人的痛感都不一樣,有些人就是不怕痛,有些人相反。他年輕時為了出人頭地,受命刺殺敵對陣營的大角頭,好幾顆子彈往對方身上招呼,叵料中槍者還能行動自如,並衝著他笑……….。從此,這回憶刻畫在他腦海,並得出結論,每個人痛感不同。

最後一槍打死了該角頭,而其人卻是笑著嚥下最後一口氣的。

聽了這故事,心想也對,有多痛其實只有自己才知道,不怕痛,倒很適合混黑道。好幾天後,我才想到關羽刮骨療傷這檔事,於是著手將此情節安排在徐晃和關羽最後ㄧ次促膝長談時的回憶裡。以及,設計在戰場上關羽戰鬥時,關平片刻不離地護衛,為得是怕關羽因低痛感而無法留意自己失血過多的問題。

以下節錄相關的兩節故事:

…………  關羽和徐晃在展開對決以前,約了個時間會面,不以敵人的立場,而以老友的身份敘舊。

徐晃,河東楊人,在關羽效命於曹操那段時間裡,兩人由於是大同鄉,個性也合得來,所以雖時間不長,卻也累積了同袍情誼。在關羽眼裏,徐晃是一個純粹的武人,對政治沒有多大興趣,個性沈穩而拘謹,但在戰場上勇猛無匹,智計百出,是武人的典範。徐晃為曹操東征西討,歷經無數戰役,十戰九勝,是一員名符其實的良將,比起關羽,他有更多的機會馳騁於戰場,因而論實戰經驗,遠勝於關羽。他是關羽所尊敬的人,也是夢寐以求的敵手,關羽生平看得上眼的武人沒有幾人,在魏國除了徐晃,就是張遼而已。

在徐晃眼裡,關羽是好友,也是一可敬的敵手,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關羽這個人沒有痛感。

關羽在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擊斬顏良,為人所樂道,當時徐晃也在場,對於他人的嘖嘖稱奇,徐晃不禁在心裡暗笑。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Filed under 芳蘭生門, 亡命西蜀

芳蘭生門

013623kuc5fcbg774v97w8

 

去年總算下了決心,用四個月的時間一鼓作氣將此書完成,了一樁心願。這個題材從2008年開始算起,到出版將近八年,也算孵了很久。拿到書時,只覺得十六萬字的書沒想像中厚啊~~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3974

金石堂:http://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79854120&lid=book-new-every-catalog&actid=NewBooks

香港書城: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223943

「目錄」

前言
故事
一、空盒——楔子
二、單刀會——魯肅
三、分荊州——諸葛瑾
四、荔枝宴——黃權
五、平夷茶——法正
六、濡須休兵——呂蒙
七、輓歌——潘濬
八、城火——糜芳
九、驢鳴馬不鳴——馬超
十、星孛於東——周羣
十一、西極馬——金禕
十二、空營計——趙雲
十三、節鉞——關羽
十四、水淹七軍——八月
十五、圍——九月
十六、芳蘭生門——成都
十七、鼎折足——樊城
十八、風動帷——江陵
十九、道路之人——尾聲

疑雲 觀點
一、「借荊州那筆爛帳」
二、「聯姻的居心與效果」
三、「荊州是雞肋」
四、「劉備的眼中的局面」
五、「新戰略與過時的隆中對」
六、「荊州王的誕生」
七、「三國不只三種立場」
八、「諸葛亮的困境」
九、「奇襲,偶然與三個意外」
十、「荊州的空虛與內潰」

時代 背景
一、文與武
二、荊州學風與衰世學人
三、江東政權與其文化程度
四、術數與巴蜀的隱者
五、氐羌之境

枝葉 細節
一、荀彧之死
二、魯肅與他的喪禮
三、蜀中風土
四、世說新語的梗
五、一點考論

 

「前言」

原本我只想找一個問題的答案,「劉備為什麼沒救關羽?」叵料,這問題的背後,是數不清的其他問題。
在我們想追究一段往事的時候發現,原來正史能提供的情報這麼少,愈簡單的問題,往往愈難以找到答案。關羽北圍襄樊這件事,歷來論者頗多,然而總是圍繞在關羽失荊州之責,大家很勤於八卦關羽的毛病,這種七嘴八舌無助於我想知道的答案:劉備為什麼沒救關羽?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故事,二是說明。我想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闡述關羽圍襄樊這個歷史事件,將來龍去脈做一個整理與澄清。故事的部分專心講故事,說明的部分則解釋為什麼故事是這種模樣。我找到了自認為合理的答案,也總算決定了怎麼述說自己的看法,由於許多的觀點與他人不同,所以我有義務在前言裡說明本書的意圖與結構。
芳蘭生門,出自於劉備之口,他要殺張裕時,就是如此回應諸葛亮的勸諫。意思是說,美麗高雅的蘭草生長在門口,雖然可惜,但不能不鋤掉。
這便是我找到的答案,也是本書的主題。
講完整的歷史故事有一個風險,便是不能不虛構一些細節,甚至為了故事需要而搬動一些史實發生的時間。例如〈城火〉一節,江陵城的大火與許都城的大火並非發生在同一天,也沒有證據顯示江陵城火是吳國的細作幹的。之所以這麼寫,是為了強調江陵與許都的聯繫,以及吳國念茲在茲要除掉關羽奪回荊州,這兩個重點對整個北伐襄樊事件的影響。也就是說,虛構的情節是為了突出幾個觀點,而這些重要觀點都在第二部分的說明裡闡述。
第二部分的說明,分為三區,第一區「疑雲 觀點」主要是分析史實。第二區「時代 背景」主要是簡介時代背景。第三區「枝葉 細節」則是說明故事裡哪部分細節是虛構,細節的來源又是什麼。
對我而言,看歷史,追究某事件的緣由,最重要的是對時代背景的基本認識,以及想方設法模擬古人的處境看問題。人的處境與他身處的環境有關,與他的性格有關,與經歷際遇有關,而事件的發生,又是不同人物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與立場所導致。與事件相關的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價值觀,情感,慾望,做出決定而展開行動。一環扣一環,加上有時還會發生意外,使得整件事走樣,脫軌,所以無論是局中人還是局外人,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最終的結果。我們都是已得知結果,卻搞不清過程的歷史讀者,而講歷史故事的人,最輕鬆的說史方式就是成敗論英雄。要找成功與失敗的理由,比找真相容易多了,這裡八卦一下,那裡打點嘴砲,反正都是塵封往事,反正都是作古之人。
我自找麻煩,挑難的做,為的只是想重建一個相對真實的歷史。
一個有虛構成分的故事,也可以很真實嗎?當然可以。任何人如果史書、史論讀得多了,就會發現所謂歷史,正是虛有實,實中有虛的典型範例。歷史是建立在情感上的作文,善意是情感,惡意也是情感,情感決定了作者敘史的方式,也決定了讀者看故事的角度,專講昨日之事的新聞都虛實難辨,何況千百年前的往事?
關於本書的故事形式,我的創作原意並非要寫一本小說,而只是加了一點小說的元素。中國的正史,大部分是紀傳體,簡略地敘述那些古代名流的一生,優點是較能完整了解某一個人,缺點是難以拼湊一個完整的事件。對於寫故事的人而言,正史就是不完整的故事,所以我嘗試在這本書裡用紀傳體的形式「紀事本末」,只取人物傳記裡與事件相關的部分,建立整個故事。以每個角色各自的立場或觀點,鋪陳出劉備、關羽、孫權等關鍵人物的處境與心境,在此背景下,他們的意念與決定又對奇襲襄樊事件造成了哪些影響,從而得出最有可能的答案。
有沒有人這麼做我不知道,但我就這麼幹了。
好不好,就由讀者決定吧。

繼續閱讀

10 則迴響

Filed under 芳蘭生門, 亡命西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