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三月 2015

辛毗,魏略,裴松之

裴松之批判「魏略」,不無有見地之處,自也有不可盡信之處,前面舉過的例子,端出來稍微再深入ㄧ點聊。

以下白話「魏略」
張郃被諸葛亮幹掉,魏帝痛惜失去ㄧ員無可取代的大將,陳羣陪皇帝哀嘆,辛毗不以為然,當場斥責陳羣鄉愿,他說,曹操,曹丕都被認為是無可取代之人,但他們都死了,魏國還是照樣玩兒得動,真要論少了誰,又何止張郃呢?

裴松之批評「魏略」將君主與將領等同其觀,辛毗是不會幹這種事的,以他的素養,應以張遼這種等級的將領類比張郃才對,因而「魏略」這個故事為偽。

看故事可以看故事中人,也可以看寫故事的人。
裴氏批評採取的角度,方方正正君君臣臣之儒家思想。兩漢儒家思想旺盛,直至漢末三國時代,短暫地「公然」轉入法家,兩晉南朝雖有反名教運動,並開始勃興宗教,思想普遍較兩漢時為寬,但官方思想仍以儒家為主幹,重孝重禮不變。陳壽,裴松之,一個西晉人,一個東晉南朝人,在思想上差別不大,但由於作品訴求,陳壽思想反而沒有裴松之那麼僵硬。「魏略」作者魚豢,三國時魏人,思想則與裴氏差異較大,不能不說這也是裴氏批魏略的思想背景所致。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Filed under 不妨疑古

劉備打劉璋,只有願打,沒有願挨

20130318060340qssrti

題目是: 中立的歷史,可能性與必要性

結論說在前面,我認為中立的歷史是可能的,甚且必要的。

歷史編撰雖然難以擺脫「立場」的干擾,不可能有所謂「客觀」,立場雖然避免不了,但仍能透過一些方法,使其盡量避免偏頗。所謂中立,說穿了,盡量全面性看過往而已,它與「客觀」有所差別,簡言之,「客觀」不容許為對立的兩造說項,不容許一絲偏頗,不容許褒貶,「中立」則是在理解兩造處境的基礎上論事,論者可設定某種主題以進行材料的取捨與編撰,褒貶圍繞在論者設定的主題。

「中立」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太多人藉由曲解歷史,利用歷史,以逞其非歷史之目的。說白點,舉個例,只是舉個例,我為現在的偏安政權效力,所以必須力挺類似處境的蜀漢,以論述我方之「正」,敵方之「邪」。這麼一來,歷史自然就難以全面,自然毫無中立之可能。因而有人說「所有歷史皆為當代史」,為了當下的目的而編撰成的史書,即便是所謂「正史」,「信史」亦然。

繼續閱讀

發表留言

Filed under 不妨疑古